民营经济是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支撑。
美国和日本取得成功的原因虽多,但归根到底是美国引领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。也就是说,满足人民群众需求,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。
问题是企业为何能觅价呢?是因为有独特的核心技术,别人无法竞争。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,经济总量超过了德国。一个国家从经济落后到经济发达,需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。可到了第三代,既不追求金钱也不追求地位,而转向追求精神生活。可另一方面,过去我们的生产要素却长期集中于中低端产业,中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,造成了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的局面。
我国之所以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理由有二:第一,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,中心人物是人民群众。若不加快推动产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延伸,尽快进入研发设计、供应链管理、营销服务等高端环节,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难以为继。2020年上半年,国家电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60.57亿元。
昨天写了个短文,说拉闸断电与电网和电厂之间的博弈,力量不对等有关,电厂处于弱势,上网被抑制,并且矛盾积累较长时间,最近爆发导致供给跟不上。除此之外,还要保居民生活用电,又不能随意涨价,这也是一个困境。相关的问题是,过去电价长期被压制,环境成本没有体现出来。多年来,电价上涨缓慢,虽然居民负担较轻,但是代价也是很高的,要改革,大家就得接受高电价,逐渐适应。
但是我以为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前面所说的用电大户的长期协议,同时价格也是有管制的协议价,就是为了让这些行业的用电既能保证数量,又不至于受到涨价的影响。从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发现,我们作为老百姓不能即要求低生活成本,又要求环境不受污染,想当年,柴静的《穹顶之下》出来,多少人叫好,抱怨政府治理污染措施不力,但是又有人认为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是富人的要求,关停企业造成失业,许多穷人连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。
对于穷人,政府有责任设法改善他们的状况,不能因此阻碍改革。原话如下:有点复杂,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。简单说,以浙江为例,大部分电量是政府协调,发电企业和用户签订长期供电价格,居民按照目录电价付费,部分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。进而容易出现通胀或者通缩,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。
如果几年前放开价格管制,新能源的投资规模可能比现在还要高出许多。这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有利因素,正是这些行业带动了高增长,他们带动水泥钢铁行业,这些高耗能行业用电成本低。这才是管制的根本目的,电力是工业的重要成本,如果任由电价虽供求关系变化,那么比如煤炭价格波动这类因素就会随时冲击工业产品价格,造成过大的波动。有人看到之后批评说,电网并不是一个利益集团,它所收的只是过网费。
而除此之外,才允许竞价上网,售电价格较为灵活。价格管制当然也面临困境,既要保供给量,又不允许价格大幅度涨跌。
政府的财政不受约束,基建项目产生寻租机会,所以这中间也发生了巨大的浪费,包括许多面子工程,无用的项目。我找到电网的资产负债情况:截至2020年上半年,国家电网公司拥有总资产42459.7亿元,总负债23993.6亿元,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.17%和2.45%。
如果报价高了,就由报价低的发电企业供电。根据另一位朋友提供的信息,电力交易实际上是有限保证用电大户,价格协议,我想这部分交易价格可能是受到严格管制的。9.30 进入 赵亮亮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拉闸限电 。不过另一方面,涨价会刺激供给,特别是新能源供给。再补充一点关于电价管制的信息。不过电网的资产如此庞大,说它没有自己的利益,也不可信。
不是涨价就能让高能耗的落后产能退出,哪些需求是不合理的,确实不完全是市场能筛选出来加以淘汰的,恐怕还需要产业政策,行政手段来调节,不然电力改革承担的目标太多。如今能源价格上涨,碳排放成了重要的议题,在加上各地政府财政困难,原来的依赖低能源价格的发展模式也即将终结了,一定会逼出一新的发展路径。
电力涨价的结果必然是工业产品涨价,各类物资涨价, 甚至可能出现通货膨胀。这样说来,价格管制,保长期协议用电,似乎也无可厚非了
这才是管制的根本目的,电力是工业的重要成本,如果任由电价虽供求关系变化,那么比如煤炭价格波动这类因素就会随时冲击工业产品价格,造成过大的波动。2020年上半年,国家电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60.57亿元。
有人看到之后批评说,电网并不是一个利益集团,它所收的只是过网费。对于穷人,政府有责任设法改善他们的状况,不能因此阻碍改革。我解释一下,我用的敲诈这个词,是一种通俗说法,很不恰当,但是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敲竹杠"或者套牢。不过电网的资产如此庞大,说它没有自己的利益,也不可信。
从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发现,我们作为老百姓不能即要求低生活成本,又要求环境不受污染,想当年,柴静的《穹顶之下》出来,多少人叫好,抱怨政府治理污染措施不力,但是又有人认为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是富人的要求,关停企业造成失业,许多穷人连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。9.30 进入 赵亮亮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拉闸限电 。
相关的问题是,过去电价长期被压制,环境成本没有体现出来。多年来,电价上涨缓慢,虽然居民负担较轻,但是代价也是很高的,要改革,大家就得接受高电价,逐渐适应。
这样说来,价格管制,保长期协议用电,似乎也无可厚非了。发电企业扣除长协电量,剩余可供电量竞价上网。
不是涨价就能让高能耗的落后产能退出,哪些需求是不合理的,确实不完全是市场能筛选出来加以淘汰的,恐怕还需要产业政策,行政手段来调节,不然电力改革承担的目标太多。昨天写了个短文,说拉闸断电与电网和电厂之间的博弈,力量不对等有关,电厂处于弱势,上网被抑制,并且矛盾积累较长时间,最近爆发导致供给跟不上。如果几年前放开价格管制,新能源的投资规模可能比现在还要高出许多。价格管制当然也面临困境,既要保供给量,又不允许价格大幅度涨跌。
简单说,以浙江为例,大部分电量是政府协调,发电企业和用户签订长期供电价格,居民按照目录电价付费,部分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。2020年净利润56.63亿元,相比资产,确实不算多。
不过另一方面,涨价会刺激供给,特别是新能源供给。总之,电力价格管制就是宏观经济稳定的一个环节。
但是我以为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前面所说的用电大户的长期协议,同时价格也是有管制的协议价,就是为了让这些行业的用电既能保证数量,又不至于受到涨价的影响。原话如下:有点复杂,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。